碳基复合材料用于电池

4 天之前 ·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司传领、王冠华和徐婷在该工作中对木质纤维素基Si/C复合材料用于可充电电池的功能化设计做了系统研究:首先对基于木质纤维素的内部硅源和外部硅源进行了梳理;接着重点阐释了纳米化、多孔化、镁热还原等多种硅材料功能化策略,以及

All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

我们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和商业设施,确保高效的充电体验,助力绿色出行。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这款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集成了储能与充电功能,设计紧凑,便于安装与维护,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灵活的能源管理。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我们的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是为偏远地区和移动应用设计的灵活能源解决方案,易于运输和部署,为多种场景提供可持续电力。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系统专为海岛地区设计,整合了太阳能、储能和风能等多种能源,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保障海岛的能源独立性与稳定性。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提供便捷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从紧急救援到临时活动,能够快速部署并高效产生电力。
调度监控系统

调度监控系统

我们的调度监控系统为微电网和储能设备提供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确保能源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性。

天津科技大学司传领/王冠华/徐婷AEM封面文章:木质纤维素

4 天之前 ·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司传领、王冠华和徐婷在该工作中对木质纤维素基Si/C复合材料用于可充电电池的功能化设计做了系统研究:首先对基于木质纤维素的内部硅源和外部硅源进行了梳理;接着重点阐释了纳米化、多孔化、镁热还原等多种硅材料功能化策略,以及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新能源电池箱的研究-【维普期刊官网

摘要 通过对当前新能源电池箱体的分析,提出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当前主流电池箱体的理论性方法。 应用当前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流成型技术,对箱体进行顺序性铺贴,通过实验,不断改变碳纤维片的不同铺设角度及电池组箱体的加强筋结构。

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中的

2024年9月14日 · 随后总结了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与其他碳材料进行复合或掺杂改性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重要途径,最高后对MOF衍生碳基电极材料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天津科技大学司传领/王冠华/徐婷AEM封面文章:木质纤维素

4 天之前 ·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 司传领、王冠华 和 徐婷 在该工作中对木质纤维素基Si/C复合材料用于可充电电池的功能化设计做了系统研究 :首先对基于木质

下一代可充电锂电池用多孔碳复合材料

2017年5月12日 · 多孔碳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性能,可作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锂氧电池的电极材料。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具有增强性能的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实验室关于硫化镍/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新研究

2022年7月14日 ·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策略,将NixSy量子点嵌入到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s)中,其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适用于商用锂离子电池。 论文题目:A facile electrospinning strategy for fibrous NixSy quantum

碳基复合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进展 _ 学粉体

2024年10月21日 · 其中,碳基材料具有结构稳定、高容量以及污染小等特点被作为钠离子负极材料进行广泛研究。 综述了对碳基复合材料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进展。 已经是会员?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木质纤维素基硅碳电极

5 天之前 · 近日,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司传领团队在能源领域国际顶级水平水平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题为"Desig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Lignocellulose-Derived Silicon-Carbon Composite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的论文,并被遴选为期刊封面文章。

基于双金属 MOF 的复合材料固定在 N 掺杂的多孔碳纳米

2021年9月30日 · 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包含静电纺丝和热压的新策略,以开发嵌入多孔富氮碳纳米纤维 (ZnCo-NC/NCF) 中的 Co 基复合材料,作为 Li-O 2电池的独立阴极。 通过热解双金属 (ZnCo) 沸石咪唑酯骨架/聚丙烯腈 (PAN) 纳米纤维 (BMZIF/PAN) 获得制造的电极。

MoS2-碳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综述

2024年2月15日 · 因此,我们聚焦于这种有前途的复合材料,阐述了其储锂机理,讨论了几种制备方法,提出了不同种类的碳材料,并总结了锂离子电池中MoS-C负极的最高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