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介质复合材料

2024年12月13日 · 1月3日、4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沈洋教授课题组围绕"高温储能聚合物电介质"主题,先后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和《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期刊上发表综述和研究成果。聚合物电介质

All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

我们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和商业设施,确保高效的充电体验,助力绿色出行。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这款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集成了储能与充电功能,设计紧凑,便于安装与维护,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灵活的能源管理。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我们的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是为偏远地区和移动应用设计的灵活能源解决方案,易于运输和部署,为多种场景提供可持续电力。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系统专为海岛地区设计,整合了太阳能、储能和风能等多种能源,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保障海岛的能源独立性与稳定性。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提供便捷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从紧急救援到临时活动,能够快速部署并高效产生电力。
调度监控系统

调度监控系统

我们的调度监控系统为微电网和储能设备提供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确保能源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性。

材料学院沈洋课题组在高温储能聚合物电介质领域取

2024年12月13日 · 1月3日、4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沈洋教授课题组围绕"高温储能聚合物电介质"主题,先后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和《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期刊上发表综述和研究成果。聚合物电介质

基于多维协同的聚合物基复合薄膜的高温储能性能

2024年3月28日 · 摘 要:不同维度的无机填料对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储能 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多维协同的理念,将不同维度的氮化硼纳 关键词:复合材料 ;多维材料;介电性能;高温储能性能 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24)04

PVDF基储能电介质的设计及性能调控相关进展

2024年5月28日 · 本文从电介质的储能原理出发,综述了近年来PVDF基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调控的主要方案:(1) 聚合物+无机 高介电纳米填料;(2) 聚合物+无机低介电纳米填

学校张鑫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高新

2024年8月7日 · 聚合物薄膜电介质被认为是发展高储能大容量介电电容器的理想储能介质材料,然而聚合物材料储能密度较低,且其储能性能随温度升高而急剧恶化。 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储能密度仅 2J/cm 3,长期稳定工作温度不超过 85℃,这严重限制了电容器的小型化发展以及在

高储能陶瓷 聚偏氟乙烯复合电介质的 研究进展

2021年7月19日 · 能和介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对发展高储能电介质 电容器储能系统的高效化和微型化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钛酸钡(BT)、钛酸锶钡 (BST)、锆钛酸铅(PZT)、钛酸铜钙(CaCu3Ti4O12) 等陶瓷填料常用来增加复合体系的介电常数,将

钛酸钡基/聚偏氟乙烯复合介质材料的界面改性与储能性能

2021年12月29日 · 摘要:随着功率型电子器件设备向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迫切需要高储能密度、高充放电效率、易加工成型、性能稳定的介质材料.目前BaTiO 3 基介电陶瓷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 但耐击穿场强低、柔性差, 而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具有超高功能密度、超快的充放电响应时间、良好的柔韧性、高耐击穿

高储能密度聚合物基多层复合电介质的研究进展

2022年6月19日 · 为满足现代电力装置与电子设备对高性能薄膜电容器的需求, 开发高储能密度的柔性介电复合材料显得至关重要。由于无机纳米材料易团聚、无机聚合物与有机聚合物介电常数失配导致高局域电场畸变等问题,无机纳米材料与有机聚合物组成的0-3型聚合物/陶瓷复合

高储能密度聚合物基多层复合电介质的研究进展

2022年6月19日 · 为满足现代电力装置与电子设备对高性能薄膜电容器的需求, 开发高储能密度的柔性介电复合材料显得至关重要。由于无机纳米材料易团聚、无机聚合物与有机聚合物介电常数失配导致高局域电场畸变等问题,无机纳米材料与

高储能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基于优化复合电介质材料高储能密度和低介电损耗的最高新研究进展,涉及复合电介质材料的结构特性、介电性能、电气强度以及储能机理,比较和分析了提高聚合物电介质材料储能特性的几种常用策略,包括多组分无机填料共填充、纳米表面改性、多层

储能用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的宏观结构设计

2024年4月10日 · 图 4. 无机壳层的核-壳结构的微结构示意图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 图 5. 有机壳层的核-壳结构的微结构示意图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 图6. 具有分级结构功能填料的微结构示意图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 储能用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的宏观

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储能特性优化策略*

2023年1月9日 · 合物因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与较高的击穿强度得到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以PVDF为基体的储能 复合材料, 归纳和讨论包括介电常数、击穿强度和充放电效率3个提高储

面向高温介电储能应用的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2020年10月6日 · 首先介绍了电介质材料储能的物理机理, 并对电介质材料的几种电导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接下来介绍了目前提高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高温储能性能的几种方法, 包括纳米复合改性和相关的层状结构设计, 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的

BaTiO3/聚合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储能性能研究

BaTiO 电介质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取向分布 纳米线阵列 单轴拉伸 储能密度

高能量密度纳米复合介电储能材料及脉冲电容器

2021年9月30日 · 国际上研究制备的多层纳米复合介质膜的尺寸偏小,只适合用于验证材料设计的合理性和储能性能提升的机理研究,不能满足薄膜储能电容器产品制作对介质膜的尺寸要求(不小于 20 cm×100 cm,根据目前制作薄膜储能电容器产品中卷绕设备的尺寸决定)。

PVDF基储能电介质的设计及性能调控相关进展

2024年5月28日 · 本文从电介质的储能原理出发,综述了近年来PVDF基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调控的主要方案:(1) 聚合物+无机 高介电纳米填料;(2) 聚合物+无机低介电纳米填料;(3) 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本文为进一步提 高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储能性能提供了重要

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储能特性研究进展

2024年3月14日 · 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击穿强度高、可信赖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但是聚合物电介质材料放电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新一代小型化电容器的需求,多层结构具有能够协同提升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的优势,解决聚合物电介质介电常数与击穿强度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具有优秀储能

聚酰亚胺复合储能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 具有高击穿、低损耗、高柔性、低成本等优点的介电高分子材料在薄膜电容器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偏低的储能密度以及较差的热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高温工作环境中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以聚酰亚胺为基体的介质储能材料及提高储能特性的

面向高温介电储能应用的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2020年10月6日 · 首先介绍了电介质材料储能的物理机理, 并对电介质材料的几种电导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接下来介绍了目前提高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高温储能性能的几种方法, 包括纳米复合改性和相关的层状结构设计, 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化学交联处理等; 最高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