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能高功率电池

2024年2月20日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高压所合作,在锂离子电池超高倍率负极单斜相B-Nb2O5新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High-Capacity Monoclinic B-Nb2O5 with Ultrafast Lithium Storage"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All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

我们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和商业设施,确保高效的充电体验,助力绿色出行。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这款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集成了储能与充电功能,设计紧凑,便于安装与维护,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灵活的能源管理。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我们的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是为偏远地区和移动应用设计的灵活能源解决方案,易于运输和部署,为多种场景提供可持续电力。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系统专为海岛地区设计,整合了太阳能、储能和风能等多种能源,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保障海岛的能源独立性与稳定性。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提供便捷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从紧急救援到临时活动,能够快速部署并高效产生电力。
调度监控系统

调度监控系统

我们的调度监控系统为微电网和储能设备提供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确保能源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性。

上海交大黄富强团队在超高倍率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领域取得

2024年2月20日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高压所合作,在锂离子电池超高倍率负极单斜相B-Nb2O5新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High-Capacity Monoclinic B-Nb2O5 with Ultrafast Lithium Storage"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中电科新能源曹领帝:高功率电池产品及面临挑战

2022年12月20日 · 2022年 11月 23日 -25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共同主办,先进的技术电池材料 /北京中联毅晖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先进的技术高功率电池国际研讨会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High Power Battery》 (2022 CHPB-5 )在苏州顺利召开。 本届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

学院在高比能及高功率能源存储领域取得研究进展-航空航天学院

2020年9月23日 · 锂氧电池由于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 3500 Wh kg−1)而备受研究者们青睐,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化学电源的重要候选体系之一。锂氧电池是由金属锂负极、电解质、隔膜以及多孔空气电极(即正极)构成。

高比能电池材料与技术

研究表明: 氟化工业石墨烯具有彻底面的单氟化碳结构、高比表面积以及稳定的碳结构, 在20 mA·g-1 的放电电流下可以实现高达945.4 mAh·g-1 的比容量; 氟化活性炭具有较多的半共价C—F键, 其起始放电电压最高高, 但是由于其结构稳定性较差, 电压平台快速下降, 导致

高比能和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结构设计和机理分析

2020年5月12日 · 1.2 高比能,高功率电极的动力学限制因素 工作电势是限制电池能量密度的的因素之一,实际的工作电势E与其理论值E0的偏差由等式表示: 其中ηct和ηc分别代表活化极化和浓度极化,iR代表欧姆极化。

高比能量锂二次电池现状与展望

2023年1月11日 · 结合各国高比能量电池发展规划,本文作者从基于硅基 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基于金属锂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固态锂 二次电池以及锂硫电池等4条技术路线,对国内外研究现状

ICM综述 |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禹习谦研究员:高比能锂电池

2023年11月7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禹习谦研究员团队 总结了针对高比能锂电池功能性粘结剂开发的分子设计策略。

大连化物所在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安全方位性钠离子电池研究

2021年9月24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副研究员郑琼团队在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安全方位性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700 Wh/kg超高能量密度软包锂二次电池

2023年3月24日 · 研究人员通过拓宽富锂锰基氧化物的充放电电位获得更高材料储锂容量、采用隔膜涂层技术解决超薄锂大面容量沉积可逆性、并探索厚电极、贫电解液、超薄集流体的匹配性应用等综合策略,最高终实现了超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可逆充放电。

WNEVC 2020 | 董全方位峰:平衡高功率与高比能 探索未来电池

2020年9月29日 · 通过纳米材料的电化学过程可实现高功率,包括四种方式:一是表面的虚托付的,二是氧化还原很薄的表面模,三是导电聚合物,四是纯表面的嵌入和托迁。 3.电化学储能途径有两种,一类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传统电池),再一类是界面上的电荷的存储和释放的过程(超级电容器)。 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经过对材料的表面调控,能够实现既具有高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