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池工艺

HPBC电池,全方位称为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是一种新一代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 结构特点:HPBC电池结合了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钝化接触(PERC)技术的优点,并采用了背接触设计,这种结构通常在电池的背面形成钝化接触,以减少正面的遮挡并提高光吸收。 钝化效果:HPBC电池的钝化层有助于减少表面复合,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Voc)

All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

我们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和商业设施,确保高效的充电体验,助力绿色出行。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

这款储能充电一体化机柜集成了储能与充电功能,设计紧凑,便于安装与维护,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灵活的能源管理。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

我们的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集装箱是为偏远地区和移动应用设计的灵活能源解决方案,易于运输和部署,为多种场景提供可持续电力。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系统专为海岛地区设计,整合了太阳能、储能和风能等多种能源,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保障海岛的能源独立性与稳定性。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

移动风力发电站提供便捷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从紧急救援到临时活动,能够快速部署并高效产生电力。
调度监控系统

调度监控系统

我们的调度监控系统为微电网和储能设备提供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确保能源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性。

高效太阳能电池:HPBC、TBC与HBC,三种不同BC电池

HPBC电池,全方位称为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是一种新一代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 结构特点:HPBC电池结合了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钝化接触(PERC)技术的优点,并采用了背接触设计,这种结构通常在电池的背面形成钝化接触,以减少正面的遮挡并提高光吸收。 钝化效果:HPBC电池的钝化层有助于减少表面复合,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Voc)

技术科普 | 光伏电池的多种技术路线

2024年12月14日 · 本章从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入手,通过复盘技术发展历程及电池技术差异,明确光伏电池提效的思路与路径,为后续工艺成本分析及趋势展望打下基础。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工艺、设备

2013年4月1日 · 本项目将设备的研制开发与工艺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叠层镀膜背场钝化技术的装备,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PERC、HIT、TOPCon等高效电池量产工艺比较及经济性分析

2021年3月18日 · 根据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要实现高转换效率(=FF*Voc*Jsc/Pin)需要高的填充因子(FF)、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密度(Jsc)。目前产业化主要是通过增大光生电流如 IBC、HBC 电池(增加光照面积,提高 Jsc),以及提

一文读懂当前晶硅电池(PERC、TOPCon、HJT、N-IBC、P

2022年8月4日 · PERC(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ell) ——发射极及背面钝化电池技术,与常规电池不同之处在于背面,PERC电池采用了钝化膜来钝 化背面,取代了传统的全方位铝背场,增强光线在硅基的内背反射,降低了背面的复合速率,从而使电池的效率提升0.5%-1%。 2020年,规模化生产的单/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2.7%和19.4%。 P型单晶电池均已采用PERC技

异质结高效电池(HJT、HIT)工艺流程

2019年5月5日 · 制备的核心工艺是非晶硅薄膜的沉积,其对工艺清洁度要求极高,量产过程中可信赖性和可重复性是一大挑战,目前通常用PECVD法制备。 HIT电池的制备工艺步骤简单,且工艺温度低,可避免高温工艺对硅片的损伤,并有效降低排放,但是工艺难度大,且产线与传统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概述

2024年6月11日 · 对于高效太阳电池,最高常用和最高有效的方法是蒸镀ZnS/MgF2双层减反射膜,其最高佳厚度取决于下面氧化层的厚度和电池表面的特征,例如,表面是光滑面还是绒面,减反射工艺也有蒸镀Ta2O5, PECVD沉积 Si3N3等。

解读丨主流高效电池及工艺详解

2017年12月11日 · 目前,光伏行业主要选择的高效电池技术路线有: P 型单多晶PERC电池技术, N型单晶PERT/TOPCon电池技术,N型单晶HJT电池技术以及N型单晶IBC电池技术。 PERC电池

TOPCon 高效电池工艺流程

2023年7月27日 · 制绒的原理:在一定的浓度、温度、时间下,利用硅在低浓度碱液中的 各向异性 腐蚀特性,Si与碱液(NaOH)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字塔绒面。 a. 目的:形成 P-N结. 1. TOPCon 电池结构 ① TOPCon 电池整体结构 ② TOPCon 电池背面结构 隧穿:SiO2氧化层;钝化:化学钝化+场钝化;接触:高掺杂浓度(N+);载流子传输选择性; ③ 背面结构氧

TOPCon 高效电池工艺流程!_硅片_氧化_作用

2023年7月27日 · 制绒的原理:在一定的浓度、温度、时间下,利用硅在低浓度碱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Si与碱液(NaOH)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字塔绒面。 a. 目的:形成P-N结. 在N型硅片(掺磷)上扩散P型元素(硼)形成P-N结(即空间电荷区),在正面形成P+层,背面形成N+层。 b. 原理: a. 碱抛光流程. b. 各槽体作用. a. 目的: 非晶硅与金属接触,起